close

201403  

 

一直很喜歡「穿著prada的惡魔」這部電影,最近重新再看了一次,劇中梅莉史翠普把米蘭達這個女強人的角色,詮釋地淋漓盡致,不論在事業或是家庭,她強勢的主導一切;而安海瑟薇飾演剛畢業初入社會的小安,從立志當記者,到陰錯陽差步入時尚界,成為米蘭達認同的得力助手,曾經短暫的迷失在時尚界的華麗與絢爛,卻在最後有了覺醒,找回原始的自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電影結尾,當米蘭達對小安說:「我在妳身上看到了年輕的自己……」,而小安問了米蘭達:「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

 

這段話真的很耐人尋味,電影中米蘭達在小安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對工作的熱情,希望栽培她成為自己的左右手,讓她當自己的接班人。她站在這樣的立場來衡量,以為這會是小安想要的工作和生活,事實卻不是如她所想,小安在這段工作經歷中,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她知道自己想做怎樣的工作,想過怎樣的生活。於是她選擇提出辭呈,往自己的目標前進。所以最後她問了米蘭達這句話:「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

 

就像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一樣,將自己沒能達成的,加諸在子女身上。記得前陣子有看到一篇報導,是敘述有關一個高中生,因為承受不了家中父母的壓力,選擇輕生。還好及早發現,挽回了一條青春的生命。但接下來他無言的抗議,不理會任何家人,父母擔心他再尋短,希望找出他自殺的原因。經過心理醫師的諮商輔導後,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壓力是來自於他們。他們從小就幫他規劃好未來的路,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走,卻不曾和他溝通。貼心的孩子,希望能符合父母的期待,一直沒說出自己的想法。直到高中的升學壓力,他再也無法負荷而崩潰。

 

當然還有朋友之間,也會常常聽到這句話「我這樣做是為你好耶」,用這種「以愛為名」的說法,來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然而我們有真的想過,這種自以為是的作法,是為對方好而做的?還是自己想這樣做的藉口呢?如果真的是為對方著想,不是應該「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設想嗎?不管是親人或是朋友,其實彼此需要的是「溝通」、「同理心」和「尊重」。在我們想為別人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記得先溝通一下彼此的觀念。讓對方感受到的是愛而不是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tus 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