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間習俗來說,祭祀神明時會依照神格高低、親疏及品位等區分,供品也隨之有所謂的「小三牲」、「三牲」、「五牲」、「全牲」等多種類別。
在介紹這些類別時,本處強烈建議採用素食來祭祀,神明慈悲不忍殺生,又兼具環保原則,實為值得採用之方式。
小三牲 :
這是「三牲」的簡便版,也是現代人常用的方式。
比如說用雞蛋來代替雞,以小(素)肉片來代替豬肉等。
一般是用來酬謝神將神兵、喪禮路祭等。
三牲 :
「三牲」是從「五牲」裡面挑出來的三種供品,通常為(素) 豬肉、(素) 全雞、(素) 全鴨或(素) 魚。有人也稱此為「大三牲」。
擺法為 : 豬肉擺中間為中牲、左雞、右魚,頭部皆面向神明。
用於祭拜一般神明、土地公、灶神,或是媽祖、王爺等聖誕,以及年節時祭祀祖先; 或是新墓完工謝后土用。
五牲 :
一般的「五牲」是用全豬或是豬頭附豬尾(象徵全豬),或是用一大塊豬肉代表全豬,再加上雞、鴨、魚、蛋。
在祭祀之前稍微烹煮一下,不需要全熟。
擺法為 : 豬肉擺中間為中牲、雞鴨擺兩旁為邊牲,魚蝦擺後面為下牲 (或稱為後牲)。
「五牲」是用來供奉神格高的神尊,比如 : 玉皇大帝 (天公)、三官大帝、母娘 ( 例如 : 九天玄女 )、三清道祖等。
或是用於婚喪喜慶、還願等。
全牲 :
用全豬、全羊來祭祀玉皇大帝 (天公)、五母、三清道祖等。不過現代人為求方便,除了大型的祭典普渡、建醮儀式之外,多數則已經使用「五牲」來做替代了。
在拜拜時,糕和稞也是許多人喜愛的供品。大致來說有以下這些 :
紅龜(粿) :
紅色表示喜氣,龜象徵長壽。常用於神明聖誕、拜神、祭祀、週歲或滿月、做壽、婚喪喜慶。
草仔粿 :
草仔稞有種特殊的馨香味道,拜神、祭祖時也常會用到。有的草仔稞表面會印有桃子或是龜甲狀,有福壽綿延之意。
年糕 ( 甜粿) :
依照傳統習俗,在農曆12月24日送神後,家家戶戶就會在家裡炊甜粿,以前的人相信過年時爐灶在做年糕時會有年糕神的守護,年糕炊的好不好也象徵著來年家裡的運勢。所以媽媽們會不準孩子在爐灶邊嬉戲玩耍,也不能說「爛了」、「壞了」之類的蹙眉頭的話。
發糕 :
發糕是一般祭祀、拜神、過年、安神位等不可或缺的供品。
發糕有「發」的含意,象徵興旺、發達。
蘿蔔糕 :
蘿蔔有好彩頭之意,所以蘿蔔糕也常出現在拜神、祭祀、過年。
米糕 :
人們相信,米,是神明賜予我們溫飽的珍寶。所以米也是象徵著生命香火的延續。所以米糕有補命、補運、改運的寓意。通常米糕中間會放一顆龍眼,拜拜完之後即可食用,把龍眼撥開則有金蟬脫殼的重生之意。適用於拜神、祭祀。
湯圓 :
湯圓常出現在拜神、祭祀、冬至、過年、婚喪喜慶、滿月、入厝、安神位等,有平安圓滿之意。
至於冬至時,全家在祭祀完神明和祖先之後,一家人在一起吃湯圓,在民俗上這叫做「添歲」。
芋粿翹 :
芋粿翹具有 (芋) 護 (芋) 孫的意思。拜神、祭祀時有祈求護佑吉祥的意義。
水果
單數為陽、雙數為陰,所以拜拜時多用洗淨的三果或五果來做供奉。在顆數上沒有特別的制約規定,大致上肉眼視線避開雙數或是四顆即可。
五果 :
用於拜神、祭祀或普渡。多數人會以柑、橘、香蕉、甘蔗、蘋果來做為五果 ; 也有人用「招你來高升」來拜,這分別是 : 香蕉、李子、鳳凰、米糕、生仁。
三果 :
泛指時令季節的任三種水果。
此外,拜拜的供品還有油飯 ( 用於七星娘娘和註生娘娘聖誕,或是孩童滿月周歲 )、五子 ( 桂圓、紅棗、榛子、瓜子、花生 ) 、酒、生菜 ( 芹菜象徵勤學、蒜頭表示會算、蔥意寓聰明... )、鮮花、香水、胭脂 ( 用於祭拜太陰娘娘、七星娘娘 ) 等 。
備註 :
1. 民間的牲禮方式依區域性會略有不同,所以請無需罣礙。
2. 一切的牲禮皆可以素食做替代。
3. 恕不評論牲禮的細節與神明位階的話題,請以自家的歡喜禮節為考量。( 依倫理人道渺小不宜評論神明,故本處對此恕不回應。 )
4. 金銀紙錢的部份不會出現在用「拜拜禮儀」裡,本處主神 九天玄女娘娘主張「來敬天愛地做環保,心誠則靈顯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