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2725110_1.jpg  

 

(2008年的新聞報導) 洪樹旺

 

在埔里,陳綢阿嬤(或稱陳綢師父)是個響叮噹的傳奇人物。77歲的陳綢,滿頭白髮,卻充滿慈祥愛心。40年來,她建廟勸人為善;作粿包粽籌款幫助急難的人;捐地募款興建兒少之家;還當義工與「非行」少年生活在一起,視其為「金孫」,感化多少青少年走上正途。陳綢幼時家貧送人當養女,生活困苦操勞,未曾上學校受教育,中年後卻處處展現愛心,關懷弱勢。其善行義舉,甚受推崇,被譽為「台灣真女人」、「活菩薩」、「大善人」。陳水扁總統於九二一大地震4周年來到埔里視察時,稱讚她是「宗教家、慈善家、教育家」。

 

40年前的一場重病,讓原本身為平凡家庭主婦的陳綢生命從此改變。當時她罹患大腸癌,到埔里附近關刀山的悟玄堂(現今的凌霄殿與良顯堂前身)養病,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刻向菩薩祈求,並且發願終生茹素行善,病情竟然奇蹟似受到控制,從此虔誠地供奉菩薩。在感受到宗教的洗禮與菩薩的保佑後,陳綢對生命有了一番新體悟──既然大難不死,冥冥之中就是上蒼要她去做更多善事,把餘生奉獻給社會。

「善念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從此陳綢走出家庭,走上行善救世之路。她賣土地、房子籌錢,於1971年在埔里深山山上蓋凌霄殿;1974年在埔里鎮上建了玉清宫良顯堂,建廟宇讓鎮民有信仰與心靈寄託的處所。同時為人排難解疑、指點迷津,助人無數。也因此擴展了社會的接觸面,讓她覺得「寺廟只是一種信仰,讓人心靈有寄託而已,如果一直停留在蓋廟,那也很可惜……」,而將服務社會的觸角擴大到青少年的輔導。

 

那時她聽說有一位優秀學子,因家貧無法繼續升學,讓她感到可惜,決心發揮一己之力,來栽培有心向上的孩子。她開始籌措資金,親自上山摘過貓野菜來義賣。一些來廟裡拜拜的信徒,看她那麼辛苦,也跟著上山採菜,協助她一起做善事。過貓生產季節結束後,頭腦靈活的陳綢又想出作粿、包粽子來義賣,經常一早就起床作粿。她並號召埔里的阿嬤們及家庭主婦們當義工,共襄盛舉來義賣芋粿、粽子作為慈善基金。由於她們的芋粿、粽子美味可口,除了義賣,也常有人訂購,讓基金不斷增加,這就是她所說的「做粿賺家伙」。多少學子就是在她們5塊錢、10塊錢的賣粿贊助下,得以繼續升學;許多貧困家庭也因此得到補助。而這個作粿包粽的習慣也延續至今,成為良顯堂的傳統,以及開辦獎助學金栽培清寒學子、發放貧戶慈善救助金的經費來源。

 

1998年,南投家扶中心配合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的修正公布,承接法院判定犯行輕微的非行少年安置業務。關心青少年的陳綢獲悉後,不辭辛勞親自到南投家扶中心當義工輔導這些少年。1年後,深覺當地硬體設備與空間都嫌不足,少年身心無法舒展,毅然把她位於埔里鎮枇杷里,準備養老的1,500多坪土地捐給南投家扶中心,並與良顯堂的鸞生、信眾們共同捐獻600多萬元興建「陳綢青少年教育園地」(即家扶園,現在改名為宜子學園)。1999年8月23日 家扶園落成,陳綢在此當義工,和孩子們一起生活。 最初園中輔導17名少年,從12歲到18歲,多因竊盜或吸毒等輕犯行而被法院裁定安置者。 她說,「孩子會來這裡,很多是因為家庭破碎,這不是伊的錯。如果能在走入歧途之前拉一把,將來猶原是社會的棟樑!」

 

對於這些孩子,陳綢以平常心看待。她說「要是乖巧、不需人教,就不會來這裡了。」她的教導方式是「疼入心,也兇到底。」用關心、愛心對待,但是有不聽話一再犯錯的,她也會用塑膠水管來打。她認為「不打不成器」,但在打之前先打自己給他們看。她沒讀過什麼心理輔導,僅憑著真摯的情感對待,她相信孩子們會懂。她在園裡當義工好幾年,認為言教不如身教,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觀察他們,擁抱他們,給他們愛的教誨與家庭般的溫暖,她帶過100多個少年,幾乎都能迷途知返,出去之後很少有人再犯重大過錯。她都叫這些孩子「阿孫吔!」孩子們也都稱呼她「阿嬤!」。「埔里阿嬤」從此更加發光發熱。

 

當初會出錢出力投入少年輔導的原因,除了救世的善念外,她坦承也有「私心」!那時震撼全台的白曉燕撕票事件發生不久,凶手陳進興曝光後還帶槍傷害許多婦女,其行為令人髮指,造成社會不安。陳綢不忍她那擔任基層員警的孫子,在惡劣的執勤環境下,隨時有遭逢亂槍殃及的命運,於是她下定決心要救下一個「陳進興」,從此投入行為偏差青少年的輔導行列。她說,「我帶成功1個孩子,卡贏(勝過)帶出3個大學生。只要伊走正途,將來就不會危害社會。」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造成台灣重大的災害損失,埔里亦受重創,成為災區。陳綢青少年教育園地適巧在地震前落成,即時發揮作用,於災難中收容了200餘名因房屋倒塌無家可歸的災民。陳綢將健壯者安排住宿帳篷,老人與兒童就接入園區裡住,以免受風寒。她帶領園區的孩子們,為災民們做飯,照顧災民的生活;同時捐出5台呼吸器給醫院,搶救傷患生命。此時,曾經受過照拂現已出去做事或當兵的孩子們,也都相繼趕回探視幫忙,並為院童們加油打氣。埔里的災後重建復原工作,陳綢與良顯堂信眾幫了大忙。

 

對於社會的公益或慈善事業,陳綢總是不落人後。數十年來,她行善沒有宗教派別之分,只要該做的,都會想盡辦法去做。例如她賣首飾為埔里基督教醫院籌募建院基金;響應佛教慈濟基金會希望工程,號召義工作粿募款;捐助救世軍在九二一時搶救埔里災民,尤其是校園重建。災後常有信徒捐款請她重修凌霄殿,她都拜託人拿去捐給慈濟作為希望工程款。她認為寺廟只是心靈寄託的地方,學校卻是培養社會棟樑的所在,栽培孩子的事情可不能等。

 

4年前SARS期間,埔里水沙連社區成立防疫聯盟,響應政府推動量體溫活動,陳綢被推舉為召集人。身為玉清宫良顯堂董事長,她帶領義工們辦理「量體溫送口罩」活動,捐出16萬元買了3萬個口罩送給大家。這筆款靠義賣每個10元的粽子、芋粿籌措,要做1萬6千個才能湊足。但是她說,把健康與祝福送出去最要緊,再累也要做下去。

 

陳綢3歲由魚池鄉被送來埔里當養女,一生即與埔里結緣。在埔里蓋廟捐家扶園之外,還參加在埔里的南投神鷹山難搜救隊,捐助救援設備與經費,並擔任山難搜救隊理事長,對每年冬夏兩次的隊員山訓可一點也不馬虎,親自帶隊前往台灣的頂點玉山及最險峻的奇萊山參加山訓與山難救援。其實她的身體並不好,自40年前罹癌後,即常與病魔纏鬥,那時的她割掉了一個腎,並且在做心導管治療,體力大損,但是她認為山難搜救是利己益人的工作,所以都盡可能的參加。她說帶人就要讓人心服口服,才能帶得動。她的這份認真與執著,受到埔里人的敬佩。

 

在埔里受過陳綢幫助、照顧的人,日後多成了她的義子女。每逢母親節、年節、她的生日,義子女們都會回來看她,奉上大大小小的紅包與禮物,感激她昔日的栽培,而她總把孩子們的心意又捐獻出去,讓愛心在社會上流轉。義子女們還組成了聯誼會,每年6、12月兩次聚會為「阿母」慶生。他們散居各地,為義母傳播大愛。

 

隨著年事漸高,陳綢深覺一個人力量實在有限。為協助更多弱勢家庭與青少年,要做的事還很多,如果光靠她號召,萬一她往生,慈善的火苗可能就熄了,所以她想到應該成立基金會,透過組織化、制度化,讓這些工作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於是「財團法人玉清宮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在2000年10月23日 成立,她被推舉為首屆董事長。

 

基金會成立後,陳綢行善濟世的腳步更加快了。為了擴大對埔里地區孩子們的服務,籌設「陳綢兒童及少年服務中心」與「陳綢少年家園」。「陳綢兒童及少年中心」設在玉清宫良顯堂左側,已於2007年2月8日 落成啟用,提供大埔里地區兒童少年多元設施與福利服務,包括兒童遊戲、休閒、交誼、閱讀與電腦學習之場所,並提供生涯發展訓練等各項服務。該中心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師生合作,展現百年前歐洲大學生進入社區服務的精神,更成為該系「重返大學睦鄰運動」的合作對象。暨大學生來此當義工,大夥兒樂意跟在她的身旁,奉獻愛心,埔里地區的孩子學生們將更有福氣。

 

而「陳綢少年家園」也於同日動土,設在埔里地母廟旁,佔地2千坪 ,完成後將提供行為偏差的「非行少年」一個生活輔導之場所,並進行技能訓練及庇護工廠等服務,以期「非行少年」能順利重返社會。動土典禮上南投縣李朝卿縣長肯定陳綢阿嬤的愛心和長年對偏差行為孩子的關懷與付出。

 

3位曾經接受陳綢阿嬤教導、幫助過的青少年,現已長大成人,為感念阿嬤對他們的照顧,特來參加動土典禮。其中一位表示,在他那迷惘的歲月裡,幸好有阿嬤的照顧,讓他走入正途。另一位則表示,阿嬤總是告訴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對他們的關心照顧,使他們感受到祖母般的溫暖,所以他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回來幫忙。當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環境時,他常常記得阿嬤告訴他的話,鼓勵自己要自立自強。他們獲知工程款尚有不足,遂集合昔日的同學,計劃集資100萬元,協助阿嬤完成「陳綢少年家園」的心願,以期幫助更多的「非行少年」。看到當年的莽撞少年,今天能有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並有回饋社會的心,陳綢甚感安慰,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陳綢經過190多次化療,身上多處器官都因手術割除,上周五(11月9日 )才從台大完成喉部手術回來,這個周日又要北上做化療。遭受病痛如此的折磨,她都未倒下,其毅力實異於常人。如今眼看一手打造的「兒童及少年服務中心」啟用,「少年家園」正在興建中,高山上重建的凌霄殿也落成了,救世濟人的心願逐步實現,她不改幽默本性說,「不知道上蒼願意放我『走』了嗎?」

 

不論如何,陳綢阿嬤愛心的故事,隨著她的愛心遠播,將會一直流傳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mosa168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